• 首页>
  • 于施洋:通过大数据分析,让每个人"解放心灵"、完善人格

于施洋:通过大数据分析,让每个人"解放心灵"、完善人格

淡定 2018-01-19 15:38 教育,大数据

       11月22日,2017“回响中国”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荣耀盛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。本届活动以“自媒时代,教育看我”为主题,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、跨界社会名人、教育企业掌门人、自媒体大V一起,探讨“自媒时代”下教育机构如何聚力,通过平台赋能完成影响力的升级。 

       在以“跨界·融合”为主题的分享环节,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分享了“大数据领域人才培养”的相关问题,他说,“数据分析的最终目的,是要通过大数据分析,让每一个人觉得更轻松、更自由,让他的人格更完善,让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有一个真正的提高。” 

以下为现场分享实录:
各位专家、各位老师、各位同事、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,大家下午好!
       非常高兴受腾讯网的邀请,来参加今天这样一个非常隆重的会议。首先做个自我介绍,我是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的主任,我们这个部门刚刚成立两个月,是在中央各个部委里第一个成立的以大数据命名的机构。
       我想,最近这两三年,各种新闻媒体、互联网上,如果要排热词前十名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是一定能够排得上的。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,在发展过程中一定需要很多人才,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,我想谈一谈当前最热的产业领域,在大数据的领域人才培养的问题。时间很短,我想主要就是梗概性回顾一下它的发展,谈一谈我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。
       从大数据提出以后,我们国家有关部门、大学、企业、社会机构等等,都共同发力来推动大数据的人才培养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,我想,在这个推动过程当中,因为大数据是一个初生的婴儿,初生婴儿有个特点,可能体温不正常,可能会哭几声,可能会感冒,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所以,我们所有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暂时的。下面,我们看一下常见的问题。
       我这里有个数据,最近两年,我们高校里成立的以大数据命名的本科专业,超过30个,包括北大、清华、人大这样的最一流的学校。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的有8个,有的是非常知名的学校。这就说明,大数据已经在高校的教育当中开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。但是在发展当中,我们发现,现在有很多问题,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做了一个研究,发现在所有问题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,就是我们目前的学科建设基础还非常薄弱,在这个最薄弱的环节当中,又有最薄弱最突出的问题,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实践平台。
       我本人也在一所大学里兼职讲授大数据,在我教课过程当中发现,既使是在最好的大学,也缺乏数据平台。也就是说,大数据专业的学生,他们没有一个好的数据平台,没有数据供他们用。在一个没有数据的情况下来研究和学习大数据,就像是无米之炊,像是一个没有菜、没有油的厨子。这个人才怎么培养?同时,我们师资力量也很薄弱,这些老师多数是从过去传统的统计、档案这样的专业转过来的,真正有在一线从事过大数据实践经验的教师凤毛麟角,所以师资、基础平台各个方面目前都还非常薄弱。
       从大学和一些科研机构做的研究、申请的专利来看,我们把这几年这些专利的数据抓过来以后做了分析,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领域。一个是在一些技术的核心领域,比如说云计算、数据的检索、安全存储等等。但是在这些核心领域,目前我们相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仍然处在跟随地位,我们自主创新东西非常非常少。而在外围应用圈,目前数量比较少,整体水平不够高。所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两个环节,目前我们整体水平也是处在起步阶段。
       再从企业用人角度,我们抓取了各大互联网招聘平台的数据来做个分析,这个分析告诉我们,现在互联网人才缺口在大数据领域最大的,就是数据分析人才,需求超过50%,但是供给只有40%,这个缺口在10%以上,是非常非常大的。还有一个特点,传统的IT公司转向互联网公司,做大数据的也有一些人进来,但多数是做一些项目管理的专业,所以这方面供求也是不平衡的。
       总体来说,目前做大数据的,不管是高校还是职业培训,各个方面整体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,这方面未来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。
       在国家信息中心,作为大数据总体的规划建设的一支国家队,我们在六年以前开始,就在这个领域进行布局,在大数据的培训、书籍的出版、相关的大赛、课程的制定、平台的搭建这些方面都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。正是由于有了过去六年基础,在今年才成立了大数据发展部这样一个部门。就在五天前,我们国家信息中心在重庆,和重庆仙桃数据谷一起合作,成立了一个机构叫重庆市仙桃大数据与物联网创新学院,这个学院占地挺大,建筑面积达到了14.2万平方米,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建设大数据领域的人才系统、产业系统和体验系统,通过这样的一个体系的建设,来带动整个大数据领域专业人才培养,在大学里面没有数据、缺乏师资,在企业里这个基础性的工作也很难做,我们作为第三方,在中间地带把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进行一个连接,这个大数据学院将来要发挥这样一个作用。
       前面谈了很多大数据方面的工作,最后我想谈一点我的感想。我们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,我们在做大数据分析的时候,我们想“分”、“析”这两个字已经给我们揭示了大数据分析的秘诀,“分”,就是我们要把海量的数据进行结构化细分,要去理出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和要素,然后我们要“析”,“析”就是要从中找到精华、最有价值的部分,以及后边二、三、四三个部分要做的。我们把数字进行结构化分析以后,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到数据,告诉我们事情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的。随后,我们要进行价值的判断,最后,要给出对策和建议,这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价值判断,而价值判断是一个非技术性的因素。数据本身是中立的,数据没有告诉你一件事情是好还是坏,好还是坏,最终由人来进行判断的。
       那好,我们大数据教育,如果单纯的只有技术层面的教育,告诉你这个模型怎么搭建,数据怎么抓取,怎么清洗,那么它是缺失的。当一个数据分析人员拿到清洗过后的数据,后面如何来得到这个结果,完全取决于,或者说叫做主要取决于他学习的背景、教育的背景、经历的背景等等。所以,数据之外,技术层面之外的价值观、文化层面的教育,在未来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影响,可能要大过技术本身的影响。
       这里面就带来一个问题,比如说,我们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分析,很多都是在做互联网的精准营销,我们要给客户进行画像,我们要给他打标签。好了,我们打标签做画像核心的目的是什么呢?就是要锁定用户,让他一分钟都不要离开我们这个频道,离开我们这个产品,等等。而在这个过程当中,我们做的工作会面临一个风险:让我们的用户越来越失去自由,越来越有一种紧张感。我们未来大数据分析,包括站在国家层面大数据分析应该怎么样来做?我认为有三个关键词,这也是我今天斗胆在各位教育专家们面前,讲一讲我对教育本身的理解。
       最近看了一些书,第一个关键词叫“解放心灵”。我觉得我们搞教育,不是让大家觉得很紧张,不是让大家都去为了一个分数,更重要的是要大家获得一种自由,去解放心灵。
       第二个就是“完善人格”,这在我们中国古代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里都会提到这些,今天不多讲了,通过解放心灵,第二步完善人格。
       最终目标,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,如果我们搞大数据的人通过数据分析,让每一个人被绑定,更加得紧张,很僵化,那我觉得,这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,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大数据分析,让每一个人觉得更轻松、更自由,让他的人格更完善,每个人生命质量有一个真正的提高。
       最后,关于大数据领域人才的培养,站在我们的角度,我们倡议,应该培养有正知、正见、正行的大数据的人才,这是我们未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。
       希望有机会和在座的各位一起,通过我们的努力,通过大数据事业创造更多的公共价值,谢谢大家。

视频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