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孤岛悖论

彭丽霞-仙桃 2019-01-31 16:54 人工智能,智能制造

本文章转自 Q管理 ,原创:马国钧


     五大洋把地球分割成无数个岛。近三千公里厚的地幔支撑连接着无数岛屿,地球成为一个完整的星球。生活在这些岛上的居民,为了贸易、交流建造了桥、船和飞机,从此天下通途。

      原本人们喝茶聊天,写信读书,电视电话,工作生活,并不感觉信息的孤独寂寞。

      互联网的诞生让一切改变。

      互联网让世界连成一个点。如果忽略网速,互联网消除了时间和空间。我们不妨把整个互联网看成放在你家里的一台服务器。所有的信息唾手可得。

本来,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,在互联网上全世界都用同一种语言,也就是0和1的字符串表达和交流。这样,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存在语言障碍。

      如果互联网是一个点,那么全世界的人面对的是同一个终端,就不存在“信息的自由流动”,也就没有“信息流”。

      然而,就在这个时候,信息孤岛的现象出现了,而且愈演愈烈。在工业企业,我称之为“信息千岛湖”。

      讨论信息孤岛问题首先要分清楚数据和信息。信息:不确定性的减少,也就是信息一定是“负熵”。数据不一定有“负熵”,也可能是“正熵”。互联网上本没有信息,在没有对数据处理前,所有的所谓信息都是数据。

人们对数据的处理利用是分层次的。对数据的分类、识别、变换、计算、筛选、整理、排序、制表…等,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。但是对于信息处理来说,这属于最低的层次。

      过去和现在,人们大多都是在这个层次处理数据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大家都在不辞辛苦地用ESB或者SOA脱去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外壳,期望“打通数据孤岛”。

      在工厂,库存数据显示有100台产品。销售看到后卖出去50台。财务看到这个信息其实没有意义。财务通过规则,把这个数据转换成财务数据。

在企业高层不会看这些数据,即使看到也会让脑子一团浆糊。高层关注企业的未来,需要依据这些数据制订和生成行为指令,为未来的结果负责。这就需要

对数据分析、综合、抽象、演绎、证明、优化…等等高层次的处理。这时候人们还是在琢磨用ESB或者SOA去生成数据之间的桥梁就是徒劳的。所谓打通“信息孤岛”的要点就在这里。知识、模型、算法成为“信息孤岛”的桥梁。

       工业企业呈现“信息千岛湖”,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,期望通过平台的帮助企业改善这个现象。实际上并没有看到更好的结果,平台的效应尚未显现,而是看到了更多的“管道”林立。即使“百万APP”也只是管道的加粗。

       工业物联网理论上可以实现“万物相连”。如果“万人相连”,人们还可以说说话。万物之间互相说什么呢?“万物相连”可能的结果是制造了更多的孤岛。信息和通讯是共生的。信息本身就具有整体和系统的特征。改善“信息孤岛”需要整体和系统的思维模式和工具。站在局部的角度不可能有所建树。

       数据和垃圾之间没有界限。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数据的生死问题。信息孤岛问题没有解决,按照当前数据产生的速度,未来互联网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数据垃圾场。也许,这些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财富。


请关注下面的公众号